close


  

  《悟空傳》,是我去年看過最印象深刻也最難閱讀的一本。
 

  它篇幅不長,只有十五萬字,卻花了我整整四個月才斷斷續續把它讀完。而一直到現在,也是讀得懵懵懂懂。書中那些有志難伸、有口難言的苦悶,藏在你閱讀的字裡行間,讓你看得熱淚盈眶,欲語還休。

  剛好因為要拍成電影了,又是于晏跟文樂主演,顯得有些沸沸揚揚,順手寫下心得隨筆,雖然是2000年的作品,但在我心目中,絕對稱得上是華文小說第一名。

  

 

  想得卻得不到的慾望,曾經想要掙脫這天的束縛,最終卻不得不任人擺布的沉淪。

 

  悟空傳裏頭的每個人物,都有著自己的掙扎與苦痛,就算是一顆不起眼的石頭,也有著自己一連串的思索與遲疑,看得令人心醉,甚至不由自主地代入,好像成為了那其中苦苦掙扎的一份子。

 

  唐僧走在西天的路上,看著那被眾神玩弄於股掌間的三個徒弟,他心裡知道永遠到不了西天,卻只能裝瘋賣傻地帶著他們去,取那永遠不可得的經。就算真到了西天,也「沒有希望」、「無法逍遙」、「不得超脫」。

 

  因為那最多不過是另一個窠臼,另一個被眾神安排好的方盒子。

 

 

 

 

………

  五百年前,孫悟空打得天翻地覆,打得眾神寒了膽。但被如來壓了五百年後,失去了那無所畏懼的膽,失去了想要打破這天,看一看天外是什麼樣子的念頭,失去了對秩序規範的質疑。

  五百年後,一心要去西天取經的孫悟空,戴上了眾神給的那金光閃閃的緊箍圈,只為了擺脫天庭賦予的罪人身分,修成正果,成為那曾經讓他厭惡無比的一份子,因為這樣就再也不用迷惘、疑惑,不用再去追求那看不見摸不著說不出的欲。

 

  妖,才有欲,神,無憂無慮。

 

  五百年前的孫悟空跟五百年後的孫悟空都恨不得殺了對方,卻因為都是自己,怎麼樣都殺不死。而曾經宛若世外桃源的花果山,被如來用大火燒成烏漆媽黑光禿禿一片,醜陋得無以復加,因為那是企圖反抗眾神統治的處罰。

  於是,孫悟空終於再也擺不出他原本那威風凜凜、帥氣無比、令人驚歎,連牛魔王都想要模仿的姿勢了,那曾經一個人就差點將天宮搞得一團亂的霸氣身影。

 

  「你要記住你是一個猴子,因此你不用學做神仙,你的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貴。 

 

………

 

  五百年前,金蟬子對於佛經勸人清心忘欲,方能解脫的說法感到不解,因為欲本於空來,為何又要歸於空去,於是他去跟如來請教,或者說是爭論,但如來是不會有錯的,一定是他錯了,如來又怎會與他爭論呢?

  於是,金蟬子選擇與如來賭勝,賭眾神是否真能控制世人的命運,而我們是否只能按照那被安排好的種種一路走下去?有沒有人能擺脫眾神所制定的道路?

 

  五百年後,唐僧犧牲自己的性命試圖去跳脫眾神所安排的結局,不想要再去走那遙遙無期的西天路,卻發現他仍然走不出如來的安排。

 

  「你為你的悟而笑,卻忘了那天下萬千笑不出之人。」

 

  ………

 

  五百年前,天蓬元帥扶了最心愛的阿月一把,被王母娘娘一句,世上最殘酷的刑罰,就是讓一個人失去他最心愛的東西,而遭玉帝貶為一頭豬,但他不想忘、不願忘、不敢忘,但又為了要保護他最心愛的人不被眾神傷害,於是他拼命裝傻,渾渾噩噩的過日子。

 

  五百年後,他在與一頭母豬對話後,終於明悟了,追求是痛苦的,外面是不可想的,邊界是不可跨越的,他只能取神佛擺在那的佛經奧義,不能去走另一個西天,取不屬於眾神安排的經。

 

  隨後,對於這個悟,豬八戒又放棄了,因為他只想去陪那一生一世想守護的人,阿月。

 

  「我雖然是隻豬,但我,不,任,你,們,宰! 

 

………

 

  五百年前,沙僧因為打碎王母娘娘的琉璃盞,而被貶下通天河,做一隻不會游泳,只能站在河中一塊石頭上的妖精。

  但琉璃盞是他打碎的嗎?不,是孫悟空。可是她懲治不了孫悟空,所以只能處罰沙僧。沙僧不敢反抗,因為反抗令他更痛苦,他心裡敬畏著神,認為神所說的都是對的,卻沒想到至始至終,就沒人在意那琉璃盞。

  他不喜歡周遭的師父師兄,他嫌棄他們,他只想順從神的安排,快點找齊琉璃盞碎片。

 

  於是他抓住了五百年後大鬧天庭的孫悟空,把他獻給神。

  他終於在太上老君的腳下找到最後一片碎片。

  他將拼好了的琉璃盞獻給王母娘娘,王母娘娘卻只是嫌棄的說了一聲,「我要這東西又有何用?」後,鬆手,琉璃盞重新摔成粉末。

  五百年的苦心拼湊,最終換來的,只是再次的破碎,除了他自己外,沒有任何人在意的破碎。

 

  人世間最悲哀的事情,莫過於此,最悲哀的,或許就是沙悟淨。

  

  「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世界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,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,他開始長大。 

 

………

 

  悟空傳每個人看,都會有不同的念頭,覺得好像每一個人物都有著一部分的自己,掙扎,奮鬥,徬徨,裝傻,卻始終跳脫不出這天地。

  悟空傳可以看作是人一生的縮影,是每個人活在這世上,所遇到的壓抑、規範、挫折,以及因為夢想所遭遇到的苦痛與艱難。有人堅信,這世間種種是可以被打破、被顛覆的;有人選擇隨波逐流,就像作者今何在所形容的,「從天真浪漫的妖,成了接納現實的仙。」

 

  悟空傳,看得令人難受,令人難堪,令人悲悽與共。

 

  不斷地渴求卻不可得,不斷地想像卻不能表露,不斷地說服卻始終割捨不了。

  我們看著權威、看著金錢、看著秩序、看著規矩,一一地去調適、去修整、去削足適履。終於,我們得到了妥協之後的產物,但那又是我們所想要的嗎?

  我們不自覺地受到群體的影響與左右,把許多事情都認為是「想當然爾」,即使事後發現其實不是如此,也不會有人去回想為什麼當初會「想當然爾」、要「想當然爾」。

 

  古龍說過:「你眼中的幸福,在別人眼中也許是不幸。人生中還有什麼事比『忘記』更困難。不幸的是,人類最大的悲哀,就是人們常常會想一些自己不該想起的人和不該想起的事。」

 

………

 

  當唐僧一行人終於發現,這虛擲的光陰從頭到尾都是一場眾神安排的騙局,那這五百年汲汲營營的喜與苦,又是為了什麼?

  我們想要成為神,因為我們想要擁有,但現實卻是,我們必須要放棄一切,才能成為神。

  如果我們想得通、想得透了,又何必在意他人要的那個答案呢?

 

  但真的是那麼容易想得通,想得透嗎?

 

………

 

  吳承恩的《西遊記》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反叛的英雄,最終走向權力與現實的過程,每個人都應該做好自己「該做的事」去符合整個世俗的想像與安定,才是美好。

  今何在的《悟空傳》,卻賦予了書中人物更多的情感與骨肉,讓人物不再扁平,他們會哭會笑會徬徨會忿恨會痛苦,雖然最終換來的,最多的可能是,失敗。

 

  但至少,失敗的很華麗。

 

  我們很少體會劉邦的成功與猥瑣,但我們卻很容易牢記項羽的霸氣與長恨;我們對三國的各個人物耳熟能詳,卻很少人對司馬炎有什麼印象。

  那些人,毫無意外地失敗了,卻失敗得驚心動魄,失敗得刻骨銘心。

 

  「從今往後一萬年,你們都會記得我的名字,齊天大聖孫悟空。」

 

………

 

  唐僧看著地上的螞蟻在建造他們的國度,他抬起頭,看見孫悟空走了過來。

 

  「師父,走吧!」孫悟空道

 

  唐僧又低了頭去看螞蟻,感嘆道:「多好的極樂土啊!我想再看一會兒。」

 

  「走吧。」孫悟空又催促道。

 

  「好,走。」唐僧又走在去西天的路上。

 

………

 

  讀《悟空傳》,你會覺得心裡好像有什麼東西再醞釀,再壓抑,想要說什麼卻一句話都說不出。

  看完《悟空傳》後,你會不敢再看第二次,因為你不想讓書中那令人心碎的絕望,在心裡擴大。

 

  《悟空傳》要拍成電影,只能說既期待又怕受傷害,畢竟今何在的小說真的寫得太好了,字字句句都令人著迷,怕電影失去小說內容的精彩與玄奧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